1 化纤行业企业众志成城战疫情、促发展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2020年变得非同寻常。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不遇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在全国抗疫过程中,众多化纤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积极生产抗疫物资,踊跃捐款捐物,有序复工复产,他们切实担负起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统筹发展,在确保疫情可控前提下加速生产,最大限度减轻疫情对企业发展的冲击,一个个重大项目相继复工、一家家企业投入生产,他们全心全意服务民生需求,助力经济恢复,彰显了属于化纤行业企业的责任担当。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在纺织工业主要产品门类中,化纤和重点防疫物资非织造布实现了产量正增长。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转入新阶段,为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预防控制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协会作用,在继续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支持行业内相关企业有序复工复产,保障化纤行业健康发展,助力社会经济稳步运行,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成立了“化纤行业防疫和恢复生产工作协调小组”,围绕加强疫情防控和支持复工复产开展相关工作,调研行业复工复产情况,服务政府制定专项政策;跟踪协调行业防疫产品供需,推进行业重点项目建设;做好行业舆论宣传引导,指导企业用好扶持政策;加强稳岗扩就业工作,开展“纤维空中大讲堂”活动等,对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 云平台走出新路
新冠疫情既是一场危机,也是一次机遇。在疫情导致众多企业与传统商业模式被加速颠覆的同时,新经济、新业态也正在快速发展。在特殊的环境下,中国化纤协会顺势而为,创新服务思路和模式,打造云平台,开展云服务,成效显著,受到行业企业的欢迎和认可。
2020年5月28日,“Yarnexpo纱线展云展”上线!其共含500+家纤维纱线展商,上线3天,共举办1场中国纤维流行趋势2020/2021发布会、1场绿色纤维制品认证发布会、10场企业产品发布会、13场纺织材料创新论坛、21场纱线对话等;企业自助在云展小程序上架产品数量808个,提出需求共计91个;累计访问量达7万人次……纱线展云展的及时上线,跨越了时空限制,在为参展商提供网上设展机会的同时,方便了参展商和观众在线上进行交流和交易,为企业做好宣传与服务,进一步延伸了实体展的价值。
盛虹·中国纤维流行趋势2020/2021云发布通过央视频、一直播、花椒、抖音、纤维新视界等平台同步进行直播,吸引了国内纤维生产企业、纺织产业链合作伙伴及时尚界品牌代表、设计师、纺织服装专业院校师生,以及广大消费者在线观看,全网平台累计总观看人次达3400万,同一时间段在线观看人数高达70多万。多层次的互动话题持续引发观众在线热议,更为云发布带来几何级的辐射传播效应。
九年来,随着中国纤维流行趋势的影响力和覆盖面越来越广,助力产业上下游实现了更为密切的合作,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产业链的良性循环,从而促进产业进一步升级转型,供给更多好产品,引导中高端消费者消费升级,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新的年度,中国纤维流行趋势2021/2022的合作单位将由盛虹集团交接给桐昆集团,这既蕴含着优秀化纤企业对行业发展的信心和希冀,更展现了行业荣誉与责任的交接与传承。
3 全国化学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
2020年3月18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2020年第5号],成立全国化学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6个技术委员会,标志着化纤标委会成为国家标准委系统内的专属标准化组织机构和技术平台。11月25日,全国化学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江苏南京召开?;吮晡岬某闪⒍杂诨诵幸刀跃哂欣锍瘫庖澹皇墙⒘吮曜蓟际踝橹教?,进一步密切了国家标准委与化纤行业的沟通渠道;二是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化纤标准体系,建立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团体标准协调配套的化纤标准格局;三是搭建了与国际标准化机构对话的桥梁,可以促进和加快化纤标准国际化的步伐。此外,化纤标委会的成立也进一步充实完善了纺织产业标准化技术组织。
化纤标委会是国家标委会推动标准工作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是提升化纤标准国际话语权的坚强后盾,也是化纤行业面向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的重要抓手。建立好的平台只是开始,把平台用好才是关键。今后化纤标委会要进一步优化标准体系,建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各有分工、各有侧重、协调配套的新型化纤标准体系;进一步强化标准应服务于行业发展的基本理念,鼓励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研究,继续提高研制水平和应用水平;鼓励和支持标准与科技项目的同步开展,标准研制与科技创新、产业演进深度融合,加强标准在行业规范、绿色发展、智能制造方面的基础支撑作用;拓展标准化国际交流,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参与度和参与水平。
4 《化纤工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研究制定工作有序推进
在“十三五”规划收官与“十四五”开局的交汇节点,为了促进“十四五”期间化纤工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巩固和提升化纤工业的综合竞争力,更好地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在针对行业重点问题开展调研和专题研究的基础上,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组织撰写了《化纤工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讨论稿)》,为化纤工业“十四五”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根据进度安排,2020年上半年初步完成各专项问题和各专业领域的“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研究工作,第三季度形成《化纤工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讨论稿)》,在行业内外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于2020年年内基本定稿,2021 年进一步修改后正式发布。
5 5项化纤成果获“纺织之光”2020年度中国纺联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20年12月22日,“纺织之光”2020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教育奖励大会在山西太原召开。今年纺织科技奖共授奖79项成果和4位科技工作者。其中,13个化纤项目荣获科技进步奖。中远氨纶、新乡化纤等“120头高效率超细氨纶纤维产业化成套技术及装备”,东华大学、兴盛新材“高品质熔体直纺PBT聚酯纤维成套技术开发”,北服、盛虹等“长效环保阻燃聚酯纤维及制品关键技术”,鑫博、四川大学等“聚酯复合弹性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中复神鹰、东华大学等“百吨级超高强度碳纤维工程化关键技术”等5个项目获得科技进步奖一等奖;“GB/T 36020 化学纤维 浸胶帘子线试验方法”等8个项目获得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这些获奖成果集中体现了化纤行业的科技发展趋势:一是化纤高效差别化成套技术与装备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型聚酯弹性体材料和超细氨纶生产取得突破,实现了高效、均匀、稳定和规?;?。二是数字化、智能化化纤机械装备和专用基础件制造取得明显成效。三是行业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渐入佳境。
6 中国国际化纤会议与中国化纤科技大会首次两会合一,为全球化纤界搭建沟通之桥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常态”,我国各行各业运行正在逐步复苏,为世界经济增添了一抹难得的生机与亮色。2020年9月7~9日,中国化纤科技大会(青岛大学 2020)暨第26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在特殊时期召开。受新冠疫情影响,本次会议首次将中国国际化纤会议与中国化纤科技大会合一,并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汇聚欧洲、日本、韩国、印度、泰国、巴基斯坦等化纤界的同仁,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构建全球化纤产业命运共同体”的主题,共同探讨如何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纺织化纤行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全球化纤产业命运共同体,更好地满足世界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截止三天会议结束,累计超过2.8万人次在线上收听收看本次会议。
疫情无法阻止全球纤维业界分享彼此之间经验和信息的初衷,此次会议更是搭建起全球化纤界同仁沟通的桥梁。来自全球化纤界的同仁认为本次会议是一个重要的契机,在即将来临的后疫情时代为化纤行业创造新的机遇和新的可能,大家希望全球纤维行业跨国界共同携手,共同应对挑战,通过技术创新、数字赋能等方式推动化纤产业的革新,探索解决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等课题。正如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在作“科技照亮化纤未来”主旨报告时所言,当现在经济发展慢下来的时候,当行业发展速度慢下来的时候,我们又唯有依赖科技创新。为此我们将会面临考验:第一,企业可持续研发和创新能力的考验;第二,从基础理论到小试、中试、量产能力贯通的考验;第三,从满足需求到创造需求转换能力的考验;第四,企业家忍耐和学习能力的考验。只要把科技做好了,我们的化纤事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7 朱美芳教授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20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公布了新增选院士名单,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华大学朱美芳教授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此次共有37位科学家入围,其中来自中国的有7位。
朱美芳为纤维材料专家,长期从事纤维材料的功能化、舒适化和智能化研究,取得了系统的创新性成果,现任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她提出并建立了热塑性聚合物纤维功能化设计思路和全流程功能化技术体系,解决了合成纤维兼具功能性和舒适性的难题,创建了介观诱导制备智能纤维的新方法,推动了我国纤维质量“由低到高”、产业“由大到强”的重大进步。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也称“世界科学院”)原名为第三世界科学院, 简称为TWAS(The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s),成立于1983年11月10日,总部设在意大利的里雅斯特,是非政府、非政治和非营利性的国际科学组织,由巴基斯坦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阿卜杜勒·萨拉姆(Abdus Salam)教授倡议创建。
8 疫情之下我国碳纤维产业逆势上扬,交出优异成绩单
2020年在疫情背景下,宏观经济和纺织产业经济运行都经历重大考验,但是,我国碳纤维市场却逆势而上,首次实现全行业盈利,全年的产量增长至大约15000吨,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光威复材、中复神鹰、江苏恒神等龙头企业带动示范效应明显,助力我国碳纤维行业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对社会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抗疫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此,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为:第一,碳纤维的用途广泛,涉及体育休闲、航空航天、风电等工业领域,刚需特征显著,2020年我国碳纤维市场受风电叶片市场需求驱动明显。第二,说明国产碳纤维的整体质量已经基本过关,得到市场检验和认可。第三,2020年全球疫情蔓延,国外碳纤维企业的生产不正常,且运输不畅,导致国外企业此前在中国投资设立的后道复材或制品厂的自身配套原料供应不畅。这类企业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开始采购我国碳纤维企业的产品,结果证明,我国碳纤维的质量符合要求。“这是本次疫情给我国碳纤维企业创造出的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span>
9 炼化一体化项目助力增强化纤行业抗风险能力
随着民营炼化项目逐步投产运营,化纤企业的经营业务逐步从现有的中下游产业“PTA、聚酯长丝、聚酯短纤、聚酯瓶片、聚酯切片和CPL”延伸至更上游的“PX、苯和炼化”环节,实现从“原油炼化到化纤纺织”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受新冠疫情影响,下游消费市场需求不足是纺织行业面临的一大挑战,化纤行业的景气程度在所难免地出现下滑。得益于炼化一体化发展模式,恒力石化、荣盛石化、恒逸石化等化纤龙头企业在应对本轮严峻市场形势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良好的竞争优势和抗风险能力。
但同时,化纤产业本身存在对原油资源的过度依赖的安全隐患问题。“居安思?!?,在继大连长兴岛、浙江舟山群岛、江苏连云港之后,大型化纤企业开始把目光聚焦于内陆富煤地区及西南沿海地区,践行国家“双循环”战略。2020年6月,榆林市人民政府、榆神工业区管委会与恒力集团在西安签署恒力(榆林)煤化一体化产业基地投资合作协议,计划总投资1350亿元,重点建设恒力(榆林)煤化工产业园和恒力(榆林)纺织新材料产业园;2020年9月,恒逸集团与山西潞安化工集团洽谈合作,全力进军煤化工;2020年12月,荣盛集团与山西阳泉市和华阳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桐昆之前在安徽庐江龙桥工业园区布局的年产12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也稳步推进,产业布局更加强健。行业的中西部“煤化工”布局也契合了产业区域结构调整及提高低收入群体对经济的贡献率的政策。
除了考虑上游产业安全问题,下游产业配套也是巩固炼化一体化发展成果的有力措施。2020年11月19日,国家管网集团华东公司与盛虹控股集团成品油管线及配套油库建设合作签约,双方将合资共同建设、运营连云港—徐州—郑州成品油管道及配套油库项目,标志着盛虹向着构建完善的成品油销售渠道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也将助力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更好地融入国内石化产业“大循环”。
10 “赛得利·纤维空中大讲堂”为业界输送“精神食粮”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决策部署,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组织开展了“纤维空中大讲堂”线上讲座活动,作为防疫复工期间的一项重要服务举措?!跋宋罩写蠼蔡谩钡谝患竟采栌?节课和一场中国纤维流行趋势2020/2021发布会,自2020年4月23日开始,到6月23日完美收官,历时近2个月。
从课程授课效果来看,“纤维空中大讲堂”第一季自开播以来,获得行业内外的关注和好评超出预期。在此基础上,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与赛得利合作开展“赛得利·纤维空中大讲堂”第二季,继续为纺织上下游产业链从业人员及纺织专业在校学生和普通消费者分享更多关于纤维材料的知识与信息,输送思想养料。目前,“赛得利·纤维空中大讲堂”第三季正在进行中,授课讲师涵盖纺织化纤领域院士、国内外重点科研院所专家、重点企业代表、终端知名品牌代表等,持续聚焦行业发展的热点问题与产业链上下游普遍关注的各类话题。
大家通过中国知网、腾讯会议、纤维新视界直播间等平台收听嘉宾们的演讲。不少学员表示,每场讲座都非常精彩,不仅对他们梳理化纤基本知识非常有帮助,还让他们学习到了围绕化纤的研发、制造、销售等不同领域的更多知识。值得一提的是,“纤维空中大讲堂”的两位重量级讲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美芳受关注程度堪称火爆,仅在纤维新视界直播间的直播观看量就双双超过7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