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由全国化学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86)组织的《循环再利用聚酯(PET)纤维鉴别方法》等四项国家标准宣贯会在苏州举行,来自全国化纤生产、检测、使用等相关单位的80多人参会。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原副会长、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郑世瑛参加会议?;嵋橛扇宋曜蓟际跷被崦厥槌だ畹吕鞒帧?/span>
循环再利用聚酯(PET)纤维鉴别方法
宣贯人:付昌飞
上海市合成纤维研究所有限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主要负责差别化纤维研发、循环再生纤维制备工艺及鉴别研究。
再生涤纶由于原料来源杂、工艺路线多、产品种类广,致使与原生涤纶鉴别理论依据匮乏、测试表征繁琐、数据处理困难,因此再生涤纶鉴别技术一直是世界性难题。GB/T 39026-2020《循环再利用聚酯(PET)纤维鉴别方法》标准的制定,为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为海关、监督及检测机构提供了检测依据,对再生涤纶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化学纤维二氧化钛含量试验方法
宣贯人:王丽莉
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标准化室,ISO/TC 38/SC 23/WG6秘书团队,高级工程师。
化学纤维中添加二氧化钛改善纤维的光泽,呈现半消光或者全消光效果,是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步骤。二氧化钛含量的测试是化学纤维测试必不可少的项目,具有量大面广的特点。GB/T 37632-2019《化学纤维二氧化钛含量试验方法》是在行业标准FZ/T 50027-2015《化学纤维二氧化钛含量试验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行标运行后的实际情况和经验积累,完善并提升为国家标准。
纤维级聚酯(PET)切片试验方法
宣贯人:陈锦国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分析检验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GB/T 14190-2017《纤维级聚酯(PET)切片试验方法》标准是对2008版标准的修订版,标准的修订有助于进一步规范测试方法,减少实验室之间的测试误差,减少国际贸易的摩擦,促进产品质量提高。陈主任从特性粘度、二甘醇等10项技术内容,详细解读了2017版标准与2008年版的修订之处,并对今后标准的修订内容进行了设想。
纤维级聚己内酰胺(PA6)切片试验方法
宣贯人:李红杰
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标准化室副主任,SAC/TC586副秘书长,ISO/TC 38/SC 23/WG6秘书团队,高级工程师。
纤维级聚己内酰胺切片是锦纶6纤维的主要原料,随着我国聚己内酰胺切片完成自给供应,为进一步提高质量、参与国际竞争,制定国家标准GB/T 38138-2019《纤维级聚己内酰胺(PA6)切片试验方法》,将进一步提高方法测试的稳定性及准确性,为聚酰胺产业长足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